荆楚理工学院在线观看日本www一区前身为2000年创办的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,现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工程、植物科学与技术、园艺4个本科专业。近年来,学院以建成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引领,探索一条具有食生特色的“党建+”育人、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一体化推进的办学之路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4人,博士36人。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类荣誉30人次,其中黄仁华教授获“楚天学者”称号,丁建军、朱德艳、王劲松3位教授被认定为首届荆门英才,田雪军副教授被授予“荆门青年五四奖章标兵”,朱德艳教授被授予“荆门市三八红旗手”。教师入选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1人,荆门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3人;37人入选湖北省/荆门市科技特派员、科技副总,10人被聘为荆门市“农博士”;21人被聘为长江大学、三峡大学、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。
图1 在线观看日本www一区的教师队伍
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工程、植物科学与技术、园艺4个本科专业。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“一流专业”建设点。
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,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、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,具备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加工、品质控制、产品开发、科学研究、生产技术管理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生物工程专业对接生物与医药产业,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,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、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,具备分析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,能够在生物与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组织、管理、技术开发、工艺与工程设计、科学研究、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。
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需要,结合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需求,培养能在特色花卉、大田作物、果树、蔬菜等植物良种繁育、工厂化育苗和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等产业从事管理、技术开发、品质控制、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园艺专业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美丽中国建设主战场,培养掌握植物学、生态学、园艺学、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能在农业、园林、林业、城乡建设、教育等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园艺、园林有关的经营与管理、工程规划与设计、技术开发与推广、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学院建有湖北省“十四五”优势特色学科群“智慧农业与优势农产品加工”,其中“食品科学与工程”为主干学科,园艺学、农林经济管理为支撑学科;生物工程为湖北省“十四五”优势特色学科群“绿色化工与制药”支撑学科。
学院建有“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”“特色花卉生物育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”“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”“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实验中心”“生物基础实验中心”等一批教学科研基地及创新平台,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6200余平方米,仪器设备总值1630余万元。
图2 植物组培实验室
图3 科技特派员、科技副总、农博士等专业人才服务团队
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积极开展知识、能力和素质教育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。《膳食营养与健康》课程入选国一流课程,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,植物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被评为湖北省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,“乡村振兴背景下‘三结合三提升’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”获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。近年来获批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余项,学生发表论文20余篇,申报和授权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0余项,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200余人次;与长江大学、西南科技大学、三峡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7人。学生考研录取率连续5年全校第一,200余人进入上海交通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江南大学、湖北大学等高校深造;学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0%以上,正大集团、农青园艺、聚瑞生物、金龙泉集团等龙头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高;2013届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生李平在钟祥柴湖创办工厂化育苗企业,年繁育蔬菜种苗2千万株以上,成为荆门市乡村振兴创业典型。
图4 农村模范党支部书记进高校 引领学生成长
近年来,学院紧紧围绕产业、行业和社会需求,不断探索,承担完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,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省、市(厅)级科研项目70余项,重大企业横向课题40余项;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;获授权发明专利、新型实用专利50余项,推广应用科研成果10余项;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 50余篇;出版(参编)学术专著和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。开展耕读教育实践,精准服务企业需求50余家,建立政企校产学研合作基地、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等30余个,开展新农村人才培训3万人次,受到人民网、光明日报、中国教育报、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;围绕中国农谷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在国家、省、市决策咨询类刊物刊发研究报告60余篇,获省市领导批示30余篇,使我校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高地,在全面推进荆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图5 学院师生参加耕读教育活动